【明慧網2005年8月25日】
「滿招損,謙受益,時乃天道」出自《尚書﹒大禹謨》,意思是說,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,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。它告訴人們驕傲自滿有害,謙虛謹慎有益的道理。
東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曰:「謙,敬也。從言兼聲。」言為心聲,言語不自滿,有而不居,足以見恭敬推讓之實,故謙從言。「兼」,為兩者互合之意,尊重人而謙退自處者,人亦以此相遇而互敬重,故「謙」從兼聲。
亙古以來謙虛、謙讓即為傳統的美德。《易經》中有一卦,名曰「謙」,是專門講說「謙」的道理的,大意是說:天的道理,凡是驕傲自滿的,就要使他虧損,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。地的道理,凡是驕傲自滿的,也要使他改變,不能讓他永遠滿足;而謙虛的要使他滋潤不枯,就像低的地方,流水經過,必定會充滿了他的缺陷。鬼神的道理,凡是驕傲自滿的,就要使他受害,謙虛的便使他受福。人的道理,都是厭惡驕傲自滿的人,而喜歡謙虛的人。具備謙虛美德的人,居尊位,道德更加光明;處卑位,人們也難以凌越。君子靠著它能永遠得到好結果。[注1]
《謙》卦還說:「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。」意思是說,君子應該自甘卑下,克己養謙,以「謙」來約束自己。《史記﹒樂書》中也說「君子以謙退為禮」。由此可見,謙虛是君子必須具備的美德。
一個人能謙虛,一定會得到大眾廣泛的支持與信任,而懂得謙虛,便更知道「日新又新」的重要;不但學問要求進步,做人做事交友等等,樣樣都要求進步。所有種種的好處,都從謙虛上得來,所以稱為謙德。
謙虛乃是發於心而行於外,不是靠做樣子做出來的。並不是出於禮貌,而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情。知道自己的不足,因此才甘為人下,並且從別人的長處中學習有益的東西,從而使自己更加完善。
孔子曾說:三個人同行,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。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,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。[注2]
這句話,表現出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。它包含了兩個方面:一方面,擇其善者而從之,見人之善就學,是謙虛好學的精神;另一方面,其不善者而改之,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,反省自己。這樣,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,都可以為師。
明朝袁了凡先生在《了凡四訓》中講過這樣幾個故事,以證謙德之種種益處。
「辛未年,我到京城去會試,我的同鄉嘉善人一起去參加會試的,大約有十個人,只有丁敬宇,這個人最年輕,而且非常謙虛,我告訴同去會試的費錦坡講:這位老兄,今年一定考中。費錦坡問我說:怎樣能看出來呢?
我說:只有謙虛的人,可以承受福報。老兄你看我們十人當中,有誠實厚道,一切事情,不敢搶在人前,像敬宇的嗎?有恭恭敬敬,一切多肯順受,小心謙遜,像敬宇的嗎?有受人侮辱而不回答,聽到人家毀謗他而不去爭辯,像敬宇的嗎?一個人能夠做到這樣,就是天地鬼神,也都要保祐他,豈有不發達的道理?等到放榜,丁敬宇果然考中了。
丁醜年在京城裏,和馮開之住在一起,看見他總是虛心自謙,面容和順,一點也不驕傲,大大的改變了他小時候的那種習氣。他有一位正直又誠實的朋友季霽岩,時常當面指責他的錯處,但卻只看到他平心靜氣地接受朋友的責備,從來不反駁一句話。我告訴他說:一個人有福,一定有福的根苗;有禍,也一定有禍的預兆。只要這個心能夠謙虛,上天一定會幫助他,你老兄今年必定能夠登第了!後來馮開之果然真的考中了。
趙裕峰,名光遠,是山東省冠縣人;不滿二十歲的時候,就中了舉人,後來又考會試,卻多次不中。他的父親做嘉善縣的主任秘書,裕峰隨同他父親上任。裕峰非常羨慕嘉善縣名士錢明吾的學問,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見他。哪曉得這位錢先生,竟然拿起筆來,把他的文章都塗掉了。裕峰不但不發火,並且心服口服,趕緊把自己文章的缺失改了。如此虛心用功的年輕人,實在是少有,到了第二年,裕峰就考中了。」
* * * * * * * * *
[注1]《易經》原文:「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謙,尊而光,卑而不可逾,君子之終也。」
[注2]原文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(《論語﹒述而》)。
http://big5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05/8/25/108659.html
留言列表